深秋的武夷山國家公園 生態美景惹人醉
三才峰秋色 (黃海 攝)
沁涼舒爽的山風、蟲鳴鳥叫的山林、青草泥土的芬芳……深秋的武夷山國家公園,依然郁郁蔥蔥,珍稀動植物和古木奇樹競秀,身處其中游客可以體驗“車在畫中行,人在景中游”,愜意無比。
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全長約251公里,道路中間有“紅黃藍”三條彩色線,代表的是旅游觀光線路,也被網友稱為“彩虹公路”。251風景道,寓意“愛武夷”,其中“南源嶺(0公里起點)——黃坑鎮”路段可以體驗一場生態探索之旅。
這條線路,以武夷山南源嶺作為起點,建陽黃坑作為終點,全程81公里距離。途經:武夷巖茶第一鎮的星村鎮、遠眺山景形似臥佛的黃村村、被稱為巖茶制作工藝頂流的曹墩村、水流成瀑景色極美的月亮灣、形似游龍的龍川瀑布、養生修心之地的青龍瀑布、進入國家公園保護區核心地帶必經的皮坑哨卡、人在山間走如在畫中游的桃源峪、還有桐木關大裂谷的先鋒嶺、被稱為“蛇的王國”觀蛇點的大竹嵐、云海星空峽谷齊聚的坳頭村、古老茶馬古道的長見村以及宋代大儒朱熹墓所在地黃坑鎮。
撲進自然懷抱,在這條線路開啟自然養生之旅。
“南源嶺—黃坑鎮”路段是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的核心地帶,森林覆蓋率高,保存著地球同緯度最完整、面積最大、最典型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,空氣清新指數一級,負氧離子含量高,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稱。
“趁著周末來放松一下的,這里空氣清新,森林廣袤,能讓人的心靜下來、腳步慢下來,很愜意,體驗感很好。”在月亮灣觀景臺上,來自福州的游客吳明敏和伙伴舉著“長槍短炮”打卡,開啟愉悅身心之旅。月亮灣是往桐木村方向的一個水壩,也是“南源嶺—黃坑鎮”線路上的主要景點之一。翠綠森林里藏著形似月牙的瀑布,臨近其中,水聲轟鳴。站在觀景臺上,隨手一拍便是一張美景。
這僅僅是環武夷山國家公園風景道上的一景,像這樣的水光山色,環帶上不勝枚舉。“云霧在群山間隨風起伏、繚繞,就像一幅幅水墨丹青,真是很有意境。”作為攝影愛好者,吳明敏說,他被這里的“高顏值”景色深深吸引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上的觀景臺部分仍在緊張建設中,預計將于明年陸續開放。等到相關設施建設完善,在“南源嶺—黃坑鎮”這81公里的路段中,不僅可以觀賞到自然山水的秀美,還可以體會到生態奇觀的震撼。來到桐木關,仿佛住在自然畫卷里,滿目蒼翠的背景里,隨處可聞的鳥鳴,時不時出現的珍禽,還有那調皮搗蛋的短尾猴群。
這里是人與動植物共享的綠色空間,更是開放的“天然博物館”和中小學生的“自然課堂”,每年節假日都吸引眾多研學團、考察團等慕名來訪。
今年9月份,開學第一天,武夷山國家公園登上了央視舞臺,作為“實景課堂”為全國中小學生帶來了一堂生動形象的《開學第一課》,其中的課堂實景多數出自這條路線中的景點。
10月2日至6日,“關注森林·探秘武夷”2023年武夷山國家公園青少年進森林自然教育活動在武夷山舉行,來自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杭州、成都、南昌、長沙、福州、廈門等地的35名優秀青少年走出課堂,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參加研學,領略到生物多樣性的神奇,見識到大自然孕育出的無限可能,一起愛護大自然。
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極為豐富的動植物物種資源,截至目前,共調查記錄到高等植物2100種、脊椎動物561種、昆蟲4506種、大型真菌480種、地衣128種,其中鳥類達430種,全國近1/4的鳥類都可以在這里找到。
“看,那是不是‘林中仙子’白鷴鳥?”“它的尾巴好特別。”……戶外鳥類觀察課上,白鹡鸰、小燕尾、白鷴、小白鷺、夜鷺、紅尾水鴝、翠鳥以及紅嘴藍鵲的造訪讓導師和同學們都雀躍不已!
活動期間,在自然教育導師的引領下,學生們沿“南源嶺—黃坑鎮”這條線路,沿途考察武夷山代表性的丹霞地貌山水畫卷,登先鋒嶺瞭望塔,俯瞰武夷大峽谷壯觀的地質斷裂帶,訪武夷山國家公園宣教館,認識武夷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。
茶香四溢,還可以到這條線路享受一場茶的盛宴。
好山好水出好茶,一芽一葉吐芳華。在“南源嶺—黃坑鎮”路段,游客可以探訪最美茶園,聽茶農講桐木關紅茶的故事,品嘗正宗的武夷巖茶……
茶不到星村不香。星村鎮自古茶商云集,為武夷巖茶集散地,素享“武夷巖茶第一鎮”“武夷巖茶基因庫”之美譽。現有茶山面積5.3萬畝,大小茶廠1000多家。來到星村鎮,悠悠茶香撲面而來,沁人心扉。
星村鎮的桐木村則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,正山小種紅茶和金駿眉紅茶的原產地。早在400多年前,這里的紅茶就已經風靡了整個歐洲。用馬尾松的松汁熏制出的獨特松煙香味,讓英國皇室為之癡迷,成為英國皇室下午茶的必備之選。
如今,桐木村制作正山小種紅茶的“青樓”,也成了一定要去打卡的景觀。走在“青樓”木制的樓板上,當你聽到那發出的“嘎吱”“嘎吱”的響聲,似乎是在訴說著歲月輪回的滄桑,每一縷茶香,又似乎在預示著茶人對這份古樸的堅守。
當然,作為武夷山國家公園251環線的生態探索之旅,充滿著神秘色彩的251環線1號風景道中的81公里,還有許多的神奇值得去感受和期待。(記者 林李冰)